1)第231章 江东郑国渠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攻刘表的部署定下之后,孙策并没有终止议事。

  攻取一个区区十余万人的江夏,对如今江东而言,易如反掌。

  只要聊举偏师就能解决的战事,并不值得孙策如此兴师动众,将江东这么多顶级文武全部召集回来,甚至连张纮这种负责督镇淮南的大臣都一路被召集回来。

  这次议事还有两个重要的议题,最首先的议题就是这次三司使汇报的税赋情况。

  休养生息了一年,步骘终于将江东十一郡一百一十九县的税赋厘清。

  府库里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财富,该怎么分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财富不用出去建设发展,堆在府库里就是一堆破铜烂铁。

  所以孙策主动对所有人说道:“如今国家休养生息初见成效,府库之中有黄金六万余斤,钱一百九十万缗,盐两百余万石,存粮更高达千万石。用以足以壮江东之势,卿等有何规划?”

  不论是近两百万缗钱还是千万石粮食,这都是一笔极为巨大的财富,足够十万军民食用至少三年。

  这笔税赋怎么分配,张昭率先开口,说道:“善为国者必先治水,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百业兴。故如今江东休养生息初见成效,而无内忧外患,宜全力兴修水利,尽灌溉之利,以兴江东。”

  “将军已推行农田水利法,令各州郡功曹,考核各县长吏,以开垦废田,兴修水利,建立堤防为要。凡吏民善耕亩种植之法,言陂塘、堤堰、沟洫利弊,且效果斐然,皆可按功利大小给赏。又岁末即奖赏百姓能于各地兴修水利灌溉,开垦荒废田地者”

  “然水利之事,不仅仅需要因势利导,更需中枢直接以大量钱财直接推动,招募百姓、兴修大型水利。”

  要修大型水利?

  孙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吴郡。

  自古以来,天下之利皆在西北。江南阳羡、毗陵、余杭、钱塘等地,在汉唐之前不过一泽国耳。

  要等到南宋偏安,民聚而地辟,遂为财赋之重心。

  天下钱粮、税赋十之八九出自东南。

  泽国这种地形,对孙策而言没什么可担忧的,它又不像樟木密林,会让百姓染瘴气而亡。

  事实上这四个县就在平坦的吴郡平原上,这里是东南仅有的一片平坦地势,所以自古以来是王霸之基业。

  余杭、钱塘是常年受海水倒灌之苦,土地常因盐碱而废置。

  阳羡和毗陵则是地处太湖平原西北,有大量的沼泽和湿地,后世的办法是在这里挖出两个大型湖陂,聚水而辟田。

  湖陂这种水利设施,其他人可以建,孙策觉得自己自然也是可以建的。

  他又不是要将整个天地换颜色,事实上工程方面的施工量没有多少,余杭、钱塘已经修起来数百里的围海长堤了,泻湖也已经挖好了。

  这次兴修水利的主要重点就可以放在阳羡、毗陵两个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