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2章 贫富倒置_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2章贫富倒置

  秣陵县也就是建康的古称,占地约数百里,面积广阔。

  不过随着孙策大力开发丹阳,这里行政区划就精密起来了,一个县被一分为二,南秣陵、北建康。

  因此秣陵县的人口大概只有三千余户,但是他的县君倒是一位能臣,名为郑礼。

  郑礼是豫州沛国人,也就是刘备曾经驻军的那一带。这里战乱不断,到如今也依旧有曹操、刘备在这里激烈争夺。

  所以沛、谯一带皆有大量士人被迫远离中原,避乱淮南、江东。

  比如郑礼的老乡刘馥,便是避难于袁术所在的淮南。孙策打下了淮南之后,声望大震,刘馥便顺利的投效到了孙策麾下。

  这可是曹魏最著名的六位精达事机、能肃清万里的刺史之一,正是他单骑入空城合肥,安定了江淮,修缮起来合肥城,使这里成为了张辽威震天下的根基。

  如今他以奇才,被委以重任,担任守寿春令,也就是代理寿春县令,负责安定地方,恢复生产。

  不过与刘馥这位老乡不同,郑礼很早就投到了孙策麾下。他早年避难江东,与孙邵、滕胤等齐名。在孙策打下曲阿之际,便顺势而降。

  魏蜀吴三国历史上建国之后,都有人主持修订了律法、礼制,比如曹魏主持这方面的是陈群,蜀国是诸葛亮、刘巴、法正等人,而吴国负责这方面的便是张昭、孙邵、滕胤以及郑礼,此四人,采周、汉,撰定朝仪。

  以庙廊之才,而治三千户人家,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待孙策跟顾雍抵达秣陵,他这位秣陵长就立即率数名身穿皂袍、头戴帻斤的小吏在城邑前相迎了。

  郑礼的足迹可谓是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所以口音并不特别明显,说的是雅言。

  自公元前770年,平王定都洛邑建立东周,洛邑的语言就渐渐成为了整个东周时期雅言的基础。《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也就是孔子正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的。

  这个传统要一直延续到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然后结合吴语,形成金陵雅音,然后为南朝历代所传承。后世常说的吴侬软语,说的便是这种。不过软并非秀气,女子讲来具有独特的柔美灵秀之风,男子讲来则颇具儒雅倜傥之气。

  郑礼说话便是儒雅从容,给人一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与其交流,让人如沐春风。

  孙策好奇的问道:“郑县君口音并非雒阳北方雅音,可是在南方居留许久?”

  郑礼点头,说的:“《荀子》有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我此前曾担任乌伤县长,故口音有受其影响。”

  乌伤县长!这个地方孙策知道,毕竟这是他所领的会稽郡最南面一个县了。

  再往南大概穿过一千里路,会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