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章 醉翁之意,真正的目标_大明:装傻十年,我被周姐直播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醉翁之意,真正的目标

  朱元璋作为大明的皇帝,有着绝对的权力。

  想要制定什么样的律法,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对于他的儿子们,是极为宠爱包容的。

  就算做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也顶多是训斥而已。

  又如秦王朱樉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群,其花费巨大到了连当皇帝的都看不出下去了。

  那些花费从哪里来,难道心里没数?

  只是大家装作不知道罢了。

  就算是犯了死罪,也是一句话就给赦免了。

  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最终解释权!

  朱元璋对儿子们极尽宠爱,包容。

  但是对于底下的大臣,可是有极为严苛的要求。

  单是贪墨超过的金额,就定在了超过六十两银子处以死罪!

  六十两银子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明朝洪武年间,一石相当于153斤,而一斤又相当于594克,所以一石的重量就是90882克。

  即一石大米是90882克。

  若将这一石大米换算成现在的重量,则要再除以500克,也就是182斤。

  换句话来说,古代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82斤。

  所以明朝洪武年间,一两银子就可以购买728斤大米。

  按照现在市场价来看,大米的均价大概在3元左右,因此可以算出,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184元。

  最后得出结论,60两银子大约相当于13万元左右。

  当然,到了后来的万历年间,物价和银子的价值都出现了浮动。

  根据记载,那时候一两银子才堪堪能换2石大米,也就是六七万块钱。

  答案也正是老朱的严苛刑罚,让那时候的风气得到遏制。

  至少不像大明后期那样明目张胆!

  陈吏目掌管盐引,其倒卖的数量和收受的好处又岂止六十两银子呢?

  但是他在外面养女人的那套大宅子,就远远不止六十两。

  就算是今天请刘推官帮忙,给出的好处也给了三百两银子。

  要不然能拿着朝廷公器为他所用?

  虽然给刘推官的银两很多,但是真正的大头还要上供给黄知府和刘同知。

  如此一来,也把两位五品六品大员绑在了一条船上。

  有问题的时候,也会帮自己遮掩。

  这也是他敢明目张胆利用官府打压对手的底气所在。

  按照常理来说,作为当地的财神爷基本是可以横着走了。

  可是偏偏遇到了当地最惹不起的一位。

  那就只能认倒霉了。

  毕竟,打死他也不会想到一位藩王竟然敢明目张胆的插手食盐生意。

  难道他就不怕朝廷问责吗?

  而且陈吏目心里清楚,这些藩王和郡王所食用的盐,都是由盐课提举司供应的。

  汉王哪里来的精盐?

  反正所谓和西域商人合作弄来配方这个借口,他是不相信的!

  但一位藩王把铺垫和戏份,以及各种虚假消息都做足了。

  就算有人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