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八章:朱棣教‘子’_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标儿在老四燕藩,发展了一套完整的锦衣卫系统。

  可事实证明,这套完整的锦衣卫系统,也遗漏了很多!

  就比如这个研究民间内部矛盾、不良风气的机构。

  锦衣卫就从来没有关注过。

  可能觉得,这个机构是和一群说书人、戏子这等三教九流打交道,所以就没重视吧。

  可通过老四的解释,不难看出,恰恰是这个被锦衣卫忽视的机构。

  所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政权,十分重要的环节!

  民间风气不好,整个天下的风气也不会好!

  朱棣低声回答:“其实,就是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需要在官府备案,同时,官府给剧作家、家一个名誉,而他们在自由演绎的同时,还要完成燕藩中枢布置给他们的演绎任务,比如帮忙宣传政策之类……”

  其实,就是半收编。

  没有约束这种群人自由演绎的内容。

  他认为完全收编不好。

  这样发展到最后,这群民间创作者,必然成为燕藩政权的应声虫。

  ……

  朱元璋一直认真听着。

  当天晚上。

  朱棣一家,时隔十六年,再次在皇宫内过年。

  团圆饭吃到很晚才结束。

  临近子时。

  几辆新式马车,才载着朱棣一家出宫。

  前面一辆马车内。

  只坐着,朱棣、朱雄英叔侄二人。

  朱棣拉上玻璃小窗,伸手揉了揉脸,醉意消减不少后,看着朱雄英,笑问:“知道你皇祖父,为什么让你送四叔出宫,而你四婶儿,又为什么,让咱们叔侄单独坐一辆马车吗?”

  雄英笑着把上车时,从宫中捧来的一杯茶递给朱棣,摇头:“我知道,皇祖父、四婶儿给我和四叔创造单独说话的空间,但我不知道,四叔要和我说什么。”

  朱棣接过茶杯,喝了一口,郑重看着朱雄英,“就说说,今天演的新编梁祝。”

  “今天看舞台剧的时候,雄英有没有观察国子监青年读书人?”

  雄英点点头,“当祝母说出那番振聋发聩的话后,我注意到,国子监的青年读书人,流露出感同身受的神色,很多人低头琢磨片刻,眼神中有明悟,可更多是迷茫。”

  “这很正常。”朱棣点头道:“思想的启蒙和觉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不断碰壁,然后不断思考,再加上一点点来自外界的提点因素,经过时间酝酿而诞生。”

  “这个外界提点因素,就是接下来,方希直照搬燕藩的各类舞台剧,燕藩的各类舞台剧,都是适应燕藩时代发展的舞台剧,这些舞台剧在让观众产生悲喜情绪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输出新思想、新文化、新风气。”

  “这些新,引入大明后,在时间的酝酿下,必然会让很大一批人,尤其是青年读书人觉醒。”

  “青年人有个特点:热血、冲动、鲁莽、耐心不够,希望迫切看到,他们所希望看到的那种美好,一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