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偶然与必然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人自己的思想取代盲目的信仰。一系列的概念,比如自由,理性等等,都是围绕这个大目标衍生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启蒙思想家都只是在宗教与道德领域进行哲学思考,试图反对基督教的权威。哪怕后期出现了由此而生的社会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也不反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并没有通俗叙事里那么“进步”,要去推动民主、共和。

  很多人的政治观点,都未必有黄宗羲、顾炎武激进,而活到了大革命时代的启蒙作家,甚至纷纷投向保守派,反对革命。以至于现代有个观点,认为启蒙运动引发革命,是后来的革命者硬给自己找了个思想前辈。

  因此,启蒙思想的推动作用是存在的,但也是是间接的。这种影响的方式,欧洲学者已经研究的比较深入了。但问题是,这些作用效果,并不是法国相对于中国的“特色”。

  比如启蒙思想家们最大的目标,用人代替神作为核心。“自由意志”和“理性”这些概念,其实就是针对宗教的概念,用来反对基督教的“神性是善,人性是恶,所以要有道德,要向善,就要遵从神性”那套说法的。

  这个语境里的自由意志,是人免于被神束缚的自由;理性则是人脱离神之后,依然保持“善”的工具或者说方式。至于这个自由意志是不是要有选举自由,理性是不是要和科学绑定,都是另一层面的内容了,很多都是后世加进来的,甚至不一定合乎当时人的意思。

  但这些理念,在中国,都是几千年前就完成的了……

  脱离神这方面,中原文明成功的非常早,早到大家经常忽视这个区别了。所以现在说中原文明的人没有自由意志,其实是个很冷的笑话……实践上,其实也是这样。法国在启蒙时代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脱离教会的、公众舆论的形成。在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下,人们开始用世俗的眼光,评价统治者和政权的得失,以此来进行褒贬,判断其合法性,而不是只看他是不是虔诚。

  另一方面,民间讨论政治的热潮,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原本和众人无关的事情,越来越被人关注,最后形成了“公众舆论”这个新鲜概念。这也是现代学者认为的、启蒙时代的重要贡献。

  但这俩一样是非常“古老”的东西,属于春秋时期就有的现象了。

  所以,说中国缺乏了某种启蒙的要素,显然也是不正确的。

  在社会方面,明朝后期开始,中国也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上文列举的清朝江南和19世纪法国的近似性,就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和之前的时代相比,明清江南(以下特指明朝中后期开始)明显出现了自耕农比例减少的现象。在此之前,哪怕“不抑兼并”的宋朝,在末年之前,自耕农的人口比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