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3、113_在年代文中暴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取得的进步已经很多?,但仔细一写,发现他们还差得很远很远,放在?省里还能看一看,但放到全国就不算什么了。整个村子的可支配收入还不如市里的一个工厂,凭什么得到领导的青眼?

  然而?五年之?间他们可以做的事实在?太多?太,五年后他们人均年收入达到五百元,家家户户能盖上新房子,全村的gdp能达到百万元。(苏老师说这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美国人用它衡量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

  初二中午,经委一个姓祝的副处长来到了上沟村,随行的调查小?组一共五人。

  上沟村没有什么新鲜的,苏叶带他们依次参观了茶叶园、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参观了果园,村里新盖的果汁工厂。

  虽然这些在?村里人眼里没什么稀罕的,可是搁在?经委的同志眼里却无?异于一场剧烈的海啸。

  他们村怎么能养超出规格的养殖场?

  出口外贸的茶叶他们同政府四?六分,他们能分到四?成,通常情况下?农副产品的外贸出口政府和集体是三七分,上沟村这还是占了便宜。

  最匪夷所思?的是省委竟然默认他们村“交够国家的粮食、剩余的都是自?己”的决定?。这一个个的举措砸的国家经委的同志心头巨响。

  苏叶脸上含着淡淡的笑容,徐徐地解释道:“因?为我们村是省里的高产粮食试验地,只要是试验就会有成功失败。实验失败了,这一年的粮食指标完成不了。”

  “试验成功了,省里农业部的同志也会考虑留种问题、以方?便下?个季度扩大生产,该交多?少粮食我们没办法做主,一切看省里的计划。省委决定?让我们交够国家指标,剩下?的都交给我们用于研究。”

  几个经委的同志听了点点头,试验村情况确实特?殊一些,别的村上缴的粮食只是粮食,他们村的粮食是种子。

  “领导的这个举措,极大地刺激了集体的生产积极性。”何老师补充道,“别的研究项目每年需要省里拨很大一笔经费开支,我们村基本是靠自?给自?足。利用生态循环,养家禽家畜制作绿色肥料培育试验田,成熟的肉蛋禽供给供销社、单位,赚取的经费用于新品种培育。”

  经委的同志去参观了村里的果汁工厂,一排青砖瓦房,干净整齐,周毅吐字清晰有力地给他们汇报着村里的“经济账”。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上个季度我们收获了约30吨水果,用它制成果汁,投入本地市场共40824瓶,盈利38210元;村里的干部带头弄渔业养殖,去年渔获2万吨,盈利5801元……不过村里主要的收入来源仍旧是茶叶的出口,去年我们村港商签订了合同,指定?给港城出口约2吨茶叶,去年我们给政府创造了将近301234港元的外汇、30235元人民币的税收。”

  “这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账,除此之?外我们村每个月产出每月600斤蛋、每月出栏900斤猪肉,600斤家禽……我们村的高产红薯使得清溪县去年红薯产量翻了三倍,从清溪县人民公社今年底汇报的数据来看,今年的红薯产量比去年多?了13109吨,直接或者间接地缓解了市场的粮食、肉蛋压力。”

  原本还颇不以为意的经委同志,听了周毅汇报的数字,轻轻地倒吸一口气。

  同时何梅梅给每个领导分发了一份“五年计划”,雪白崭新的纸印着工工整整的字体,显然是刚印好没多?久的,凑近了还能闻到墨香味。祝副处长迫不及待地翻开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计划书,越看越吃惊。

  难怪能让省委为其大开绿灯,这个不起眼的农村竟然能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