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有话问你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所哉。”

  如果关卓凡拿出的是银票,莫说你个贝子,就是亲王,倭仁也会当场峻拒。

  可是,这是《近思录》。是宋版的《近思录》。

  《近思录》为朱熹和吕祖谦合著,辑录所谓“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的学问精义,其编排依朱、吕的理学思想体系,算是尽括了源于周敦颐的程朱一脉的理学学术主体。

  程朱为倭仁所宗,宋版《近思录》,开卷即闻先贤呼吸,老先生怎么能够不激动?

  倭仁张了张嘴,到底没有说出“不要”的话来。

  关卓凡又随便聊了几句,便说“天色已晚,不便再扰”,于是和翁同龢起身告辞。

  倭仁送出大门,看着二人上轿而去。

  良久,长叹一声。

  言路上对小皇帝功课“改良”的“反应”,如期发生了。

  只是,雷声小,雨点更小。

  上折子的不止一个,但大多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一个叫孙东谋的,詹事府的右庶子,正五品。

  略出关卓凡的意料,此君首先反对的不是“洋务”,而是“兵事”。

  孙东谋引经据典,先说,“《六韬》有云,‘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又说,“《老子》三一章,‘夫佳兵者,不详之器,物之恶也’”;接着再说,“本朝王念孙考,‘佳’字实为古‘唯’字,则‘唯兵不详’,古圣明训。”

  然后来了一段很搞的,“亚圣曰,‘君子远庖厨’,不忍见禽兽之将死也,况乎人为万物灵长,涂炭僵仆,肢体分裂,能不衷怀恻然?”

  反正就是说,“兵事”这个东西如此邪恶,皇帝怎么可以碰呢?

  终于讲到了“洋务”。

  孙东谋并没有直接反对“洋务”。形势发展至今,守旧派已经不得不接受这么一个现实:笼统地反对“洋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折子注定“淹”了;他们的对策,是摆出“就事论事”的姿态,反对、攻击具体的政策。

  孙东谋说,“洋务”这个东西,琐碎繁细,自有相关的臣子办理,“何劳厪虑”?圣天子应该垂拱而治,这样自然君臣相安,天下天平。

  关卓凡叹息:我真是高估了你们的战斗力。

  一般情况下,这种折子,应该“交议”。一旦发了下来,其他的旧派人物就可以这个折子为根据,生发意见,形成声势。

  孙东谋算是一个“开路先锋”。

  但关卓凡才不会按照这个剧本演呢。

  折子前一天递进去,第二天上午,钟郡王奕诒来到了詹事府,“有旨意问孙东谋”。

  钟王前不久刚补上御前大臣,恭王和两宫大吵的那一次,钟王刚好当班,还小露了一脸。当然,只是作为慈禧的“人肉布景板”,随班进退而已。

  钟王是近支宗室中有正式职司的最年轻的一个,今天也是他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