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奇葩中的奇葩,脑洞中的脑洞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慑性’的火力”,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原因呢,前文已经说过了,大船进不了顺安河口,能走香河的只有小船,既如此,又何来“压倒性、威慑性”的火力呢?

  何来?

  关卓凡将目光投向他的“全甲炮艇”。

  记心好的书友,大约还能想起按照关亲王的要求设计、制造出来的“全甲炮艇”的奇葩模样:

  沿着船舷的边沿,高高竖起一圈超过一人高的锻铁围壁,最关键的部位,厚度几达一英尺,超过目前世界上所有铁甲舰装甲的厚度――包括“冠军号”。

  炮艇的甲板,被这圈围壁整个的围了起来,船舷边沿,几无立锥之地。

  只有舰艏,留出一块三角形的甲板,曰“锚甲板”,上设锚杆――炮艇内部,无法腾出多余的空间设置锚舱,起锚、下锚,都在这一小块“锚甲板”上操作。

  “锚甲板”亦为铁板,中间微微凸起,形如龟背。“

  “全甲炮艇”船身低矮,海水容易涌上甲板,锚甲板的特殊设计,可以达到更好的破浪效果,使涌上甲板的海水迅速流泄回大海,不致滞留甲板,涌入炮舱。

  围壁的正面,中间开一炮门,仅容炮口伸出;炮位的上方,平覆一层锻铁板,不过,这个“顶板”的厚度,较之围壁,要薄一些――这个时代的火炮射击仰角有限,炮弹的弹道比较平直,入射角度不大,被“吊顶”的可能性很小,上方的防护不必做的太过变态。

  大炮的安装、运作,极有特色:

  炮身安装在一套带有四个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平时,大炮的底座,藏在船体内部,以防重心过高,影响炮艇的稳定性;战时,通过液压系统,将大炮整个举升到甲板上。每发射一弹之后,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的推动下,大炮的底座缓缓降到甲板之下,进行下一次射击的装填工作。

  不过,因为船太小,大炮的后坐力又太大,发射前,炮艇必须下锚,不然,很难保持炮艇的稳定***稍稍大一点,一颗炮弹打出去,整只炮艇震翻了都不稀奇。

  另外,因为炮门太窄,炮口几乎不能左右转动,如果要调整横向射击角度,就必须采用“整船瞄准”法――通过军舰自身转动,来实现火炮横向转动。

  在这个关键点上,“全甲炮艇”的设计师伦道尔展现了惊人的天赋:他将炮艇的操作系统设计得极其灵便,转舵速度远较一般军舰为高,仅用两分四十五秒,全艇便可旋转一圈――这个旋转速度,甚至超过了许多重型岸防炮。

  “全甲炮艇”身上的钢铁的比例如此之高,较之同时代的船只,其尺寸和吨位就很不成比例了。

  拿阮知方乘坐的那只“福船”作参照,“全甲炮艇”的尺寸,和前者差不了多少,吨位却是前者的五倍以上。

  这个时代,蒸汽机的驱动力是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