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7章铁道司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铺的是木头,只有两条轨道是钢铁制造的。

  那是笨重的大怪物,它跑起来和人走起来差不多的速度。

  因为速度实在太慢,消耗过大,最近一段时间,朝廷的大臣们还在争议要不要把铁路给废除掉。

  这件事朝廷上下分了两派,一派是废除派,以太宰徐处仁为首。

  另一派是保留派,以虞允文为首。

  人们很惊奇地发现,今年刚刚上位的虞允文,已经成了大宋的海军大臣,级别只比御前宰府低半级。

  绝对是未来的宰相人选。

  要知道,这一年的虞允文才23岁!

  他能在朝堂上发声,并且迅速有了一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皇帝有意要扶持他。

  这是新的政局动向。

  这两派,在朝堂上争论得非常激烈。

  徐处仁认为铁路没有起到实际作用,而虞允文则认为铁路可以一次性运输大量的货物,是马车无法比的,大宋需要兴建更多的铁路。

  至于速度,就让科学院去想办法好了。

  虞允文是一个年轻人,他在朝堂上说话的时候,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对所有的事物都保持着乐观和探索的欲望。

  而以徐处仁等老一派的元老,几乎全部反对铁路的继续制造。

  活生生的案例摆在面前,铁路就是个失败品,投入和产出,连皇帝都无法反驳。

  双方互撕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结果。

  于是赵桓就头疼起来了。

  政事堂现在显然不愿意执行铁路的建设,抵触心理非常强,徐处仁更愿意在全国铺设密密麻麻的公路。

  在这一点上面,皇帝和宰相出现了分歧。

  而铁路则是赵桓让大宋崛起的最重要的一环。

  左思右想之后,这一日,皇帝宣布成立了一个新的衙署,叫做铁道司。

  铁道司全面负责大宋未来的铁路建设。

  司比府要低一级,由海军大臣虞允文兼任,且铁道司却直接像皇帝汇报,直接跨过了政事堂。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信息,皇帝正在从政事堂剥离出一些权力。

  至少,皇帝正在全力扶持虞允文。

  有人在猜想,今年七十二岁的徐处仁,是不是开始慢慢要退休了。

  而经历了八年的新政之后,徐处仁的门生遍布天下,朝廷内外有无数官员是徐处仁一手提拔。

  俨然正在形成新的党派。

  在新人的提拔上,皇帝都避开了徐处仁的人。

  这足以说明,未来首相人选,一定不是徐处仁的人。

  也有人说,是徐相公干涉了太子的人选,正在被皇帝疏远。

  甚至还有人私下猜想,徐相公支持崇国公继太子之位,与皇帝想法相左,所以受到了皇帝的冷落。

  要知道,东宫之位可是关乎到江山社稷。

  万一皇帝不愿意立崇国公,一心想要拥戴崇国公的徐处仁地位自然就尴尬了,为了平衡未来朝野的格局,所以皇帝打算开始慢慢疏远徐相公。

  甚至铁路的修建,其实并不是皇帝真正要发展铁路,而是要分化政事堂的权力。

  当然,这些都是大臣们私下的猜想。

  没有人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

  其实赵桓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他单独成立铁道司,自然是因为铁路的战略性是非常高的,单独成立出来,以确保铁道建设的正常进行。

  二是让虞允文尽快参与到民政中来,毕竟赵桓对他寄予厚望,而徐处仁年事已高,随时可能大病。

  赵桓更愿意在宰府大臣中,安排进入年轻新鲜的血液。

  我发现很多读者加群后问我剧情,但是回宋大群里,都是亲们各种唠嗑的地方,有时候会把聊剧情顶走。

  这个问题管理员跟我反馈了,所以建了一个VIP群:698200506。(所有聊剧情的进VIP群吧,我会在这里面回答你们所有问题)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