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大宋新军制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军法无情,无不可有任何例外!

  该杀的多活一分钟都是在犯罪!

  按照皇帝去年提出的军制战略,大宋分出了五个大的战区:燕云战区、西北战区、东南战区、西南战区,和中央京畿战区。

  废三衙,在五大战区之上,设立帝国军督府,有统领帝国军队之权,级别与东府政事堂,西府枢密院一样,称中府。

  这个帝国军督府的地位明显比之前的三衙还要高,也表明了皇帝强军的决心。

  种师道从枢密院剥离出来,担任第一任中府元帅,下统五大战区。

  实际上,中府元帅不过是皇帝的军事顾问,战时代皇帝统兵,平时为虚职,各战区督帅向元帅汇报的同时,还需要奏疏皇帝军务大事。

  以后所谓什么路的什么军,便要废除,按照地域位置,编排到战区之下。

  战区最高的军事长官为都督,称督帅,所有的督帅由帝国军督府出。

  恢复更戍法,正式将政宣司改成监察院,与督察院并称司法二院。

  监察院掌大宋军事法庭,肃军纪之要!与军督府平级。

  这是对军队架构做了重新调整。

  赵桓听完李纲的汇报,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

  这就是赵桓所想的军事架构。

  以前的三衙虽然俸禄比枢密使还高,但其实实际地位却并不高。

  现在平级了,中府掌统兵权,西府掌发兵权。

  为了掣肘战区督帅的军权,继续更戍法。

  为了严肃军纪,消除所谓的兵只认将才为强兵的传统,成立了监察院。

  监察院代皇帝对军队执行军纪管理。

  定下权力构架后,李纲又汇报了军队的军衔、级别。

  宋代的爵位分为十二级: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赵桓这个现代人,认为这一套称呼太麻烦,根本就是开国之初的习惯留下来的,当改。

  此后的爵位依然沿用中国传统爵位:公、侯、伯、子、男。

  将王这个爵位也加了进去,各爵位又分上和下。

  同样是十二级,不仅仅文官可以得到爵位,武将或者普通士兵也可以。

  只是获得爵位的门槛要高很多,例如武将或者普通士兵,要获得爵位,必须是文武全才,既能冲锋陷阵,又懂排兵布阵,兵法军政。

  最后在朝廷的综合考核下,由朝廷授予。

  当然,军衔的晋升就简单多了,按照军功考核。

  军衔也重新做了整改。

  军衔是赵桓最蛋疼的地方,这大宋的文人们闲到蛋疼了,军衔搞出了一大堆,他这个皇帝看了好几遍都没有理清楚。

  最后直接用最简单,普通士兵也最好记,只有普通士兵都背下来了,才有动力立军功!

  大宋的新军衔:将、知、尉、士、兵。

  其中将、知、尉有上、中、少和准,士则只有上、中、少之分,兵就更简单了,一等兵和二等兵。

  如此下来,赵桓对整个军队的构架也清晰很多了。

  按照之前的军制,他这个皇帝非得晕头转向不可。

  他甚至怀疑,有些人是故意将军队的制度设置得如此复杂的,以便于在里面克扣军饷,赚流水外快。

  现在就不同了,许多东西简化之后,脉络就清晰起来。

  PS:继续求推荐票支持!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