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章 格物致知_回到明朝当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查起,便扮做小厮与流寇交易,那流寇见臣可疑,便把臣抓了去,一番盘问,臣便与他们说道了一番,教他们知道什么是皇恩浩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然后他们就怕了。”

  闻言,百官翻白眼。

  好一个马屁精!

  让你回答,老老实实交代就是了,还什么皇恩浩荡,这就能镇住流寇?

  弘治皇帝也是没眼看,眉目一挑,沉声道:“好好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好吧,其实臣已然大概掌握了线索,只要追查下去,定能将这些流寇清剿干净,只是如此一来,需要许多时间。”

  宁远郎朗说道:“臣只有半月的时间,迫不得已,只好出下策,又是说好话忽悠,又是严词震慑,恩威并施,总算是吓住了那些流寇。”

  弘治皇帝大概明白过来。

  原来宁远已经掌握了线索,以此作为要挟,再加上答应保住流寇一命,流寇才肯投降。

  说来简单,可真要去做,就又是一回事,毕竟深入虎穴,可是提着脑袋办事。

  而这一切,皆是因那半个月的时限引起的。

  弘治皇帝不由得有些自责,若不是他催的太狠,宁远又何至于以身犯险呢?

  是个好孩子啊!

  点了点头,弘治皇帝笑问道:“你不怕死吗?”

  宁远略做思考。

  这时候他若是说上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定是逼格满满,叫众人钦佩。

  可说到底,却是有些假了。

  犹豫了一下,他摇头道:“回陛下,臣……自是怕死的。”

  弘治皇帝没接话,不出意外,这小子大概要说什么为国为民尔尔的了吧,这样才能显现出气概啊。

  可宁远略作停顿后,却说出了令人极为意外的四个字。

  “陛下,臣之所以敢冒险,是因为臣懂得格物致知的道理!”

  格物致知!

  唰!

  诸多文官立刻望了过去,面带愤色。

  立了大功,稍微吹嘘一番,都是正常的,谁都不会有意见。

  可这小子开口便是儒家经典,把在场的诸多文官当做什么了?

  要知道,“格物致知”可是儒家大圣人朱老夫子提出来的,大家伙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地位,靠的也正是科举儒学。

  你一个小小的武官,当着这么多儒学大家的面,大谈儒家经典?要砸大家饭碗吗?

  当即,有人站出,正要开口,却被弘治皇帝给按下。

  弘治皇帝也是不解的看着宁远,严声道:“清剿流寇,跟格物致知有关系?”

  “有,不但有,而且关系还很大。”

  宁远自是感受到一些文官的不悦,却不妨碍他侃侃而谈。

  “所谓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简单来说,便是通过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套用到清剿流寇上面,便是臣‘格’了这些流寇,知道流寇皆是出自霸州等地,而众所周知,霸州乃朝廷养马地,民户们既要种地又要养马,自是苦不堪言,有些人无奈之下落草为寇,换句话说,这些人本是良民,本心上并不坏,所以,臣才敢以身犯险。”

  静!

  落针可闻!

  方才准备跟宁远对峙的儒学经典的诸多文官,老脸通红,仓皇的退了回去。

  无他,只因宁远这番解释太到位了,而且还通过亲身的实践,印证了“格物致知”这四个字,认识深刻,教人无法驳斥。

  “呵呵,宁百户虽是武官,可对儒学竟有这等理解,着实不凡呐!”大学士刘健捋着胡子说道。

  “嗯,不错!”

  弘治皇帝也是意味深长的点头。

  表面上看宁远有当着诸多文官卖弄学问的嫌疑,可换个角度呢?岂不也佐证了儒学的治世之大用?

  此乃亲近儒学,与文化拉近好感。

  至于目的,不言而喻,自是立了大功,怕惹得别人眼红从背后捅刀子。

  “好了,就这样吧,退朝,三位阁老留下。”弘治皇帝挥手道。

  很快,百官退却,仅留三位阁老在场。

  弘治皇帝沉声道:“三位爱卿,宁远立下如此大功,不战而屈敌,当如何赏赐啊?”

  三位阁老默然。

  赏赐一事倒是有些麻烦。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