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4章 进退维谷_回到明朝当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理。

  此刻,感受着王华正酝酿着的怒火,他挤出笑容,正要开口,却见王华一瞪眼,当即把话憋了回去。

  “别废话,我就问你,我儿子呢?”王华直截了当,甚至有些强硬。

  宁远便有些心虚。

  倒不是他惧怕王华,而是不好意思。

  此番去宣府、大同,是他主动叫王守仁跟过去的,毕竟这是一个大高手保镖。

  再然后,因着急回京,又要堵截小王子,只有派王守仁前去才最合适。

  于是王守仁就去了偏头关附近,至今还没有消息。

  至于王华气愤,也容易理解。

  王守仁明年开春就要参加春闱了,眼看着仅剩下两三个月的时间,不好好读书,还跟着他乱跑,换做哪个当爹的不气?

  他略微思考,极为严肃道:“王大人莫急,伯安他正在干一件极其壮烈的大事……”

  “你说什么?”

  王华声音徒然放大:“宁远小子,你派我儿去打仗了?你长没长心啊,我儿只是一书生,岂能上战场厮杀?”

  宁远有些汗颜:“王大人您稍安勿躁……”

  王华咬牙切齿:“闭嘴吧,宁小子,你给老夫记住,但凡我儿有半点闪失,老夫与你没完!”

  说罢,愤然甩手而去。

  宁远顿了顿,一阵苦笑。

  倒是旁边的朱厚照有些狐疑道:“老宁,你说那王守仁当真能打赢吗?”

  “能!”

  宁远很肯定。

  悟道之后的王守仁,简直如开挂一般。

  莫说有开花弹助力,就算没有,以王守仁的才能也绝对能打赢小王子。

  “只是,都过去这么多天了,小王子都出关又来京,那王守仁怎还没动静?”朱厚照道。

  “应该快了。”

  宁远喃喃似的回应。

  时间拖的越久,说明那偏头关一战,赢的越漂亮。

  因为大同一战也清点了近两日。

  此刻,内阁之中。

  弘治皇帝于三位阁老面色严峻。

  倒不是出了什么大事,而是有点麻烦。

  棘手的麻烦。

  那小王子初到京城,尚未觐见,却是让贾斌代写了一封奏报。

  奏报上说,他小王子对于大明崇敬不已。

  大明天威浩荡,鼎力四方,他甘拜下风。

  又听闻大明儒学昌盛,读书人千千万,俱是通晓那“君子六艺”,特想与大明学习、切磋一下弓箭之术。

  态度显得很谦卑。

  可就在这谦卑的后面,却是一把无形的刀子,磨刀霍霍,盯上了大明的颜面。

  所谓君子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能力。

  天下读书人,自然是喜欢标榜自己为君子,可大多时候,都是虚指。

  真要哪个读书人去奏乐、骑射等,有几个能行?

  但偏偏,六艺的说法并没有错,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人一点点将这些东西抛却了。

  可以说,小王子提及这六艺,实际上是暗暗讥讽几乎大明所有的读书人。

  先捧杀!

  捧杀之后,再请求比试。

  朝廷若不同意,那么那些赞美之词与君子六艺就成了一天大的笑话。

  这个时候,不比,也就成了不敢比!

  丢人呐!

  可若同意比试呢?

  没人敢保证一定能赢。

  因为鞑靼诸多将士都擅长骑射,譬如那小王子,据说有百步穿杨之威勇。

  要知道寻常的骑兵的射程也就在五六十步左右啊!

  而假若比试输了,大明也同样丢脸。

  进退维谷。

  “我大明,就无精于骑射的猛士吗?”

  弘治皇帝叹息。

  问题倒是不大,关键是容易丢脸啊!

  就在此时,萧敬走了进来,小声道:“陛下,繁昌伯求见。”

  “嗯。”弘治皇帝心不在焉的点头。

  宁远走进,先扫了一眼,旋即二话不说扣在了地上。

  “臣恭喜陛下!”

  “吾皇万岁!万万岁!”

  内阁一阵寂静。

  喜?

  这好端端的,喜从何来啊?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