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虽为女儿身,心有报国志_回到明朝当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失利的话,对朝廷而言,简直不易于晴天霹雳。

  进退维谷。

  最终大学士刘健道:“陛下,朝廷可派两万大军出征,同时勒令太原、榆林两大重镇派兵三万,合五万大军,以抗敌军。”

  李东阳跟谢迁齐齐附和。

  也是没办法中最好的办法了。

  京师不可能派出更多的人,所以只能从其他边镇调取人马驰援大同。

  这么做也是有危险的。

  其他边镇调取人马,就会导致防御力减弱,一旦鞑靼或者瓦刺大部再来攻,防守都堪忧。

  弘治皇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奈何鞑靼来势凶猛,事从紧急,也只能这么做了。

  “拟旨吧。”

  弘治皇帝无奈道:“另外,通知其他边镇,包括宣府,警戒防御,但有敌情,立即通报。”

  当夜。

  张皇后早已准备好酒菜,待得弘治皇帝驾到,立刻起身相迎。

  “陛下倦了吧?少饮些酒,缓解一番吧。”

  “嗯。”

  弘治皇帝顿头,落座没多久,便喝了大半壶酒。

  而后,他一阵苦笑:“朕总以为天下承平,可如今看来,不然呐!”

  “前有朵颜攻占蓟州,霸州等地又有叛乱,北直隶遭灾,接着宣府、大同,相继出事。”

  “这天下,何时才能真正太平呢?”

  张皇后耐心的倾听,如侍女一般,不断倒酒。

  待得一壶酒倒空,她轻声道:“陛下,夜深了,该休息了。”

  “哦?”

  弘治皇帝晃了晃酒壶,苦笑道:“宁爱卿误朕呐,呵呵,先前,朕是不喜欢饮酒的,可架不住他这酒太好喝了,肚子里的酒虫就容易馋,就这样吧,累了,休息。”

  夜色深沉而宁静,连平日里呼啸的北风也安静了许多。

  就在此间,一行百人的金吾卫自宫中悄然出发,一路畅通无阻。

  出城后,一行人快速向西而行,快马疾驰。

  再仔细看去,那金吾卫装扮的人马,赫然都是男扮女装!

  “诸将士听令!”

  高头大马上,朱秀荣目光凛然而铁血:“某乃征西大将军,朱赛花,奉命征讨贼敌,保我大明江山,诸将士以为如何?”

  “杀!”

  “杀!”

  “杀!”

  喊声震天,杀气腾腾。

  这一刻,她们不再是那区区女流之辈,而是真真正正的将士,是兵、是卒、是这大明的精魂的点中之滴!

  朱秀荣振臂高呼:“虽为女儿身,心有报国志!”

  诸多女将同声:“虽为女儿身,心有报国志!”

  “前进,前进,前进!”

  朱秀荣一马当先,再度疾驰起来。

  而也就在当夜,一封书信自东宫送出,三百里加急送往宣府。

  翌日。

  宁远正在负责赈灾施粥。

  宣府的情况超乎想象的顺利。

  其一没有官府插手,这中间也就少了诸多克扣贪墨的问题。

  其二,赈济的对象也都是灾民,一个个都是签字画押,按照黄册、也就是大明的户籍一一对照,完全杜绝了吃白食的问题。

  当然,这是宣府,情况稍有特殊。

  对于其他地方来说,随着赈灾的推进,就可能会出现贪墨、吃白食等问题,届时还要一一解决。

  此刻,在城楼之上。

  阮兴愁眉不展,叹气道:“宁大人,文安侯还有多久才能到啊?”

  宣府这边灾民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可那鞑靼数千大军还在城外驻扎呢。

  此刻鞑靼虽是按兵不动,可一旦行动起来,那就是天大的麻烦事。

  “不出意外,明日就能到。”

  宁远笑道:“阮大人不必担心,那鞑靼不攻城还好,但凡敢攻城,本官就叫他们有来无回。”

  嗯?

  阮兴讶异。

  对于这位宁大人的威名,他自也听说过,乃是京城新晋的勋贵,深得皇帝陛下新任。

  都说耳听为虚,可眼下,这宁远如此信心满满,难不成真的有高招妙计?

  他抱拳道:“敢问宁大人之高见?”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