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00章 试推行_回到明朝当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事实上,内阁与六部商议出来的方略,相对适中,大概也容易推广。

  只是接下来在哪里推广一事上,六部之间与内阁皆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提及在霸州试着推行,也有人建议在涿州,且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

  “你怎么看?”弘治皇帝将那章程丢给了宁远。

  “这……不大好说。”

  宁远认真想了想,道:“当然,臣倒是以为接下来无论在任何一个城池推广,都是一样的。”

  弘治皇帝抬手指了指:“你这小子……呵,倒是不傻。”

  而今大明,表面上看是一片昌荣,可在这朝堂之间,却是酝酿着巨大的风云。

  就是这新的商税法!

  先前的诸多大员可都是不赞同的,可奈何这新税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教人无法拒绝。

  跟着到了推广之际,六部之间便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如若他这边或者是内阁那边赞同了某部的意见,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要选取与此部有关的人去亲自推广此事宜。

  再直白一些,这六部所提的试点之地的地方官,说不得便与某部有所牵连,例如,某地的知县是某部之人的门生、弟子?

  “朕有意教康海或孙清二人,去房山县推行此事,你以为如何?”弘治皇帝问。

  “陛下圣明!”

  宁远并未多说。

  康海和孙清乃是弘治十五年科举的榜眼与探花,而今是翰林编修,这样的人,不出意外,日后定是要封侯拜相的。

  经过此番历练与“镀金”,日后当前途远大。

  至于当初的状元杨慎……陛下只字未提啊,他宁远这个当师傅的便也就不好多说。

  很快,一份圣旨下。

  翰林编修康海被派去房县推行新商税事宜。

  临行前,王鏊叫住了康海。

  “此番推行新商税,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王鏊严肃道:“你也应该知道,而今朝廷表面一片平和,暗地里,已是水火不容,各自为峰。”

  康海重重点头:“弟子省得。”

  一定要说来,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儒学危机了,而是涉及到了科举改制的超级大事。

  此番推广事宜做的好了,那边前程似锦,同时也可以为儒学争一口气!

  若做不好……接下来会特别难。

  “此番,老夫为你请来一名师。”

  王鏊说着,看向一侧:“宾之兄,还不出来?”

  一侧,李东阳缓缓走出,眼看着下侧的康海,摆了摆手:“于此事,老夫也没什么好说的,你只需要记得一点……”

  言语间,顿了顿:“多想想繁昌侯是怎么做的!”

  康海一脸的郑重:“李公安心!”

  李东阳不咸不淡道:“对于此事,老夫是不愿意理会的,念在你是杨兄门生,吾与杨兄又是同门,故此提点一嘴。”

  康海当即扣地:“弟子万谢李公。”

  至于那所谓的“杨兄”是谁,他自是心知肚明,三边总制,杨一清!

  转来翌日,简单的收拾一番后,康海直奔房县而去。

  也是此间,宁远将杨慎叫到了百善小学。

  见了恩师,杨慎自是规规矩矩,俯身下去便要行礼:“弟子……”

  “闭嘴吧!”

  宁远满是不耐烦:“看看你,好歹也是状元,到头来呢?连个榜眼都不如?人家康海都被委以重任了,你呢?说好听是翰林修撰,比那康海高了一等,说不好听些,你这状元与那废物有什么区别?”

  杨慎:“……”

  他偷偷抬头看了看,见这位恩师一脸愤懑的样子,便只得瓮声瓮气道:“恩师说的对……”

  宁远当即瞪眼:“你说什么?我宁远的弟子的废物,岂不是说我宁远也是废物?”

  杨慎:“……”

  他越发小心道:“弟子……确实……有愧恩师教诲。”

  宁远这才稍稍满意,随口道:“看得懂吗?”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