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章 锱铢必较,明镜高悬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9章锱铢必较,明镜高悬

  回到黄州之后,沈树人内心牵挂的,依然是京城那边厘金变法上奏的最终结果、什么时候能行文南方各省开始试点。

  不过,消息传递总要时间,各方也不可能卡得这么准。张煌言已经为他代理了两个多月的工作,黄州这儿有千头万绪的事情等着沈树人验收、视察、交接,他也只好先投入到本职中。

  因为春耕播种的时节已经过了,所以视察各县农业生产的活儿倒是不用太操心,反正不需要沈树人来劝农。

  回到黄州的次日,他先是一头扎进黄冈县的兵仗工坊,召集了周铁胆等工匠,验收武器锻造的成果,再看看实际装备情况。

  这些工作都不用出县城,一天就可以搞定。

  时隔两个多月,再次故地重游时,沈树人一眼就能看出,兵仗工坊的环境已经变了不少。场地规模都扩大了,一些地方还翻修过,看上去没原来那么脏乱。

  一些相对简易的加工机械,也逐步普及了,远的不敢说,至少《天工开物》里提到的、如今现有的技术,哪怕原先不普及,湖北这边没人用,张煌言也都拨款搞定。

  比如,沈树人上次来的时候,看到周铁胆等人磨刀还是用普通的磨刀石,手持着兵器来回在已经凹下去的石头上翻来覆去擦。

  如今,已经换了一批用绳结皮带轮传动、下面是跟自行车一样脚踏转动的机构,上面则是转动磨砂轮的磨刀机床。

  虽然磨刀石和脚踏式砂轮机能加工的东西是一样的,质量也不会有提升,但生产效率却是实打实提升了数倍。

  这些东西的技术,西方人大航海时代中期,加工木材的车床普及后,就渐渐演化变形,明朝人其实也都会。只是缺乏人系统地触类旁通,去总结“脚踏机床可以配合多少种刀头、有多少种变种”,要不就是宋应星这种稍微总结了一下,也没去推广。

  沈树人走之前,点拨启发了他们后,张煌言的执行力果然不错,现在回来至少已经把设备普及了。

  沈树人自己对此不算意外,但跟着他一起新来的郑成功、阎应元、张名振却是看得啧啧称奇。

  他们初到黄州,还不熟悉情况和自己的工作职责,沈树人就带着大伙儿一起视察几天。

  如今这点程度的技术,也没什么保密的需要。就算有人偷学了,也都是汉人受益。沈树人巴不得大明南方各省的军工部门,都去推广脚踏磨砂轮呢。

  沈树人找来周铁胆的一个得力徒弟、如今负责磨砺刺刀的,和颜悦色地询问:“这些刺刀,采用新法之后,磨砺环节工序能缩短到多久?原先用磨刀石来回磨,又要多久?”

  铁匠恭敬答道:“回府台大人,原先要打磨得精细的话,总得七八日研磨,这刺刀可不比菜刀,要开刃的部分很长,还得防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