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1章 投资早期当然是烧钱的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1章投资早期当然是烧钱的

  历史的车轮很快来到小康八年。

  元宵节后三天,正月十八,在朝廷的强力推进和保驾护航下,南京大学首批招生总算按期入学。

  第一届招生人数比较少,也是考虑到学校刚刚草创,师资力量实在是不够。包括牛顿在内,如今挖来的西洋学者总共也有二十余人,而且至少一半也都只是剑桥牛津莱顿和莱比锡四大名校刚毕业没几年的,有些相当于是在西方读完硕士。

  真正在四大名校原本就当讲师当教授的,一共只挖到不过四五人。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朱树人一个神学家和法学家都没挖,至少八到九成是教数学和力学光学的,还有些涉猎博物学和化学。

  最后只有一成多的,是涉猎哲学类,而且大明也不会养纯只懂西方哲学的人,那种人如今根本用不到。所以哪怕教哲学的,至少得同时兼通逻辑学,那么还能跟大明这边的教育需求互补一下,毕竟大明传统的诸子百家哲学,比较轻视逻辑,有一定的短板可以补足。

  新挖的西洋学者二十余人,加上十几个早年就来的、笛卡尔时代留下的徒子徒孙研究员。

  还有华夏本土的,大明科学院的三五十个研究员,被临时拉来客串,这些研究员也不是全职在南京大学教书,有些还兼着科学院那边的研发工作没法完全放下,所以折算下来,最多相当于三十人全职。

  所以全部加起来,师资力量也就六七十人,教三百多个学生,已经是比较紧张了。尤其要考虑到南京大学每年都要招生,今年第一批进三百,未来只会逐年递增。要是同时有三年的学生呀在那儿要教,总和就能超过一千了。

  七十个老师教一千个学生,学生们还要分好多门课,要学数理化和博物学逻辑学,五大类科目,老师是绝对不够用的。

  将来实际办学过程中,肯定得等第一届学生升到大二、大三,就从中挑出成绩最好的,提前授予助教职务。这样以后可以让学生帮着带一批学生,减轻师资压力。等最早的人才出师后,相关人才缺口才能快速堵上。

  ……

  因为人手的缺乏,小康八年上半年那个学期,南京大学的办学实在乏善可陈。很多事情都在混乱中磨合,捉襟见肘。

  负责礼部和教育工作的顾炎武,也是有些惭愧,数次为大学的磨合缓慢向朱树人请罪。

  但朱树人都非常大度地表示,这都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必然能随着发展而得到解决。这些暂时的困难,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大明的科教人才团队能稳步扩大,其他都是小问题。

  感受到朱树人的信任和知遇之恩,顾炎武也力争办事更加公允,不去干涉具体科教人员的工作,让他们自由发挥。

  而学生们大多有大明固有的尊师重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