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

  崇祯在京城下诏、终于下定决心移镇左良玉时。

  沈树人刚好从鲁阳前线回师南下,要去随州,路过邓州。所以崇祯的决定,他目前并不知道。

  好在,沈树人在邓州路遇了北上摆姿态的杨嗣昌,而杨嗣昌当然知道自己给崇祯的奏请中写了些什么内容。所以两人坐下来聊一下,沈树人也能大致知道后续发展。

  这两路人马,是杨嗣昌先到半天,沈树人的部队抵达后,听说阁老就在这儿,当然也要歇息一下,登门拜会。于是两人就在邓州县衙里会面了。

  见到杨嗣昌时,沈树人还非常惊讶,诚恳地提建议:

  “阁老,您为何此刻亲自北上督师?若是早上旬日,洛阳还未破城,您如此担忧倒还该当。如今洛阳已破,战李自成之事,需从长计议,何必冒进急于一时呢?”

  杨嗣昌已经是满头白发,皱纹深陷,与两年多前两人初次见面时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

  杨嗣昌看着沈树人愈发成熟稳重、血气方刚,也是羡慕不已,内心生出许多物是人非之感。

  “老夫这两年,对陛下夸下海口,到头来一事无成——若是非要说有所成,便是发现了你这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大明忠良,实在是惭愧得紧。”

  杨嗣昌感慨着感慨着,便不由老泪纵横,“遥想当日,你初到合肥拜见我,还是在史可法的衙门里,你拿着吴梅村的请示书函找上门。

  说句实话,当时我真以为伱是个擅长钻营的谄谀之辈,但我正要安抚郑芝龙、统筹全局安抚降将,需要你这样的机灵人使唤,这才给了你条门路。

  没想到,当年真是看走了眼,也多亏了老夫看走了眼。你的文武实干之才,比你的斡旋撮合之才,更胜百倍!

  短短两年呐,从监生捐八品小官、漕运打杂入仕。积功升七品、科举中两榜进士转翰林修撰。又参议漕运变法立功、外放一府同知,灭刘希尧升知府,推厘金升兵备、灭二贺加佥都御史……这大明的将来,难道真要靠你。”

  沈树人在旁边,听杨嗣昌絮絮叨叨,似乎变得特别怀旧,但那种语气又让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很多人老了之后,如果有老年痴呆,或者神经衰弱出现癔症,就很喜欢念旧,陷在往事里拔不出来,还容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杨嗣昌的种种言语盘点表现,让沈树人愈发怀疑他是不是萌发了死志,难道真会跟历史上一样忧惧绝食么?

  他正在想着劝说之辞,杨嗣昌却只是喝了口水、缓了口气,继续往下絮叨,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一看就是神经衰弱的偏执老者症状。

  “……好在这次,老夫总算做了一件好事,争取把左良玉从武昌挪开,断其根基,至于其羽翼,只能是慢慢消耗了,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