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6章 新军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6章新军

  单以治国定策论,年纪轻轻没有多少阅历的夏侯惠,并非魏国的佼佼者。

  如天子曹叡就知道在庙堂衮衮诸公之中,至少有一半人比夏侯惠更为深谋远虑、更加见微知著、更能防患于未然。

  这些人也都能想到培养军功勋贵来制衡九品官人制的做法。

  但他们从来都没有提及过。

  因为立场不同、所求不同,故而利益也不同。

  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有的人汲汲营营只谋门户私利,有的人安于现状但求得过且过

  所以,胆敢提及的夏侯惠就显得十分与众不同。

  也让天子曹叡有了一种欣慰之感。

  他原先器异夏侯惠,不过是基于魏国宗室大将后继无人,便想着将已然展现出军争筹画之能的夏侯惠培养成为都督之才而已。

  但如今看来,似是出将入相更能让他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独立在廊柱下的曹叡耷拉下了眼帘,只手沾须陷入了沉吟。

  之前他只是想让夏侯惠当孤臣、在有些时候秉公直言即可,但如今他觉得将夏侯惠培养成为整顿朝政弊病的急先锋,应该更能裨益社稷与扩大君权。

  毕竟,如若能将夏侯惠培养出来当马前卒了,他就不需要如前番整顿屯田积弊时一样亲自赤膊上阵与群臣博弈,而是可以好整以暇的藏在背后静观事态发展,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一锤定音、让自己的意图得以顺利推行。

  且夏侯惠也是心甘情愿成为裨益社稷之急先锋啊

  从先前谏言的天子恩科与严惩庙堂行贿风气,以及如今效仿秦时的军功制度推动变革中,可以看出夏侯惠有“宁为千夫所指”的勇气!

  当然了,如若是将他定位如此,就不能让他在淮南蹉跎太多时日,以免日后在庙堂中资历不足、难有威望对朝廷弊病置喙。

  想到这里,天子曹叡的目光有些迷离,回忆着武帝曹操培养曹真的做法来。

  曹真作为魏国第二代宗室,早年升迁的速度是很快的。

  进入虎豹骑历练后,仅是讨平聚众在灵丘的贼寇便封灵寿亭侯;此后在为期两年的汉中之战中颇有功劳且因为文帝曹丕继位,便升迁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兵事了。虽有揠苗助长之嫌,但之后镇守长安调度兵马讨平雍凉各处叛乱以及归来洛阳协助天子曹叡稳定朝政等事,却也颇为称职;哪怕临终前执意伐蜀,也未对魏国造成多大的损害。

  退一步而言,曹魏社稷很迫切的需要再迎来一位“曹真”。

  不仅是出于执掌兵权、安稳社稷的考量,更因为曹真在尚未伐蜀之前,是可以辅佐天子曹叡强势推行士家变革与整顿屯田积弊的。

  也不会让天子被迫对公卿做出妥协了,才能试点推行变革政令的地步。

  而在诸多宗室与谯沛元勋子弟中,才学能让天子觉得日后可媲美曹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