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章 笃定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笃定

  事情总是利弊共存的。

  如蜀国有险固山川可依,但每每想出蜀却皆受困于山路栈道的转运艰难;而赖以大江为天险的江东,则是用兵严重依赖水路。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魏吴两国在淮南战场的一块地方上反复拉锯。

  乃是庐江郡的南端,自舒县至寻阳县被大别山脉与大江隔出来的狭长状谷地。

  这个狭长带谷地以皖城为中心,丘陵湖泊遍地,大规模行军十分不便利,如以先前的石亭之战中满宠上疏曹休必败的理由来说,这一带是“背湖傍江,进易难退”。

  但战略意义却颇为显著。

  对于魏国而言,控制这里便可以驻马临江,兴屯田积谷、在彭蠡泽修筑港口训练水军,眺望可以将江东与荆南截断的豫章郡,乃是攻打江东的另一条路线。

  如在武帝曹操时期,夏侯惇督领二十六军镇守淮南时,本部兵马就选在了舒县与皖城中间的居巢驻守;尚有前将军张辽在威震逍遥津后,同样被武帝曹操遣来居巢驻守。

  而于江东而言,此地乃是全据大江天险的屏障之一。

  盖因彭蠡泽与在江东腹心的潘阳湖本是一体的,只不过分属大江南北而名称不同而已。

  故而,不管是先是李术据郡而叛、还是皖城被魏国夺去了,孙权都会群策群力动用大兵再复夺回来。

  石亭之战后的如今,这一带自然就是归属江东了。

  魏吴两国的地利也随之逆转,吴兵若是胆敢出了舒县,那将同样面临“出易退难”的问题。

  且魏国为了戒备自舒县来犯的兵马,还特地在大别山脉北麓画地新设了安丰与弋阳二郡,作为豫州兵马迅速赶来御吴的前线。

  灊山遗民给予夏侯惠无法拒绝的诱惑,便是他们可以引魏军在大别山脉中穿行,神不知鬼不觉的袭击皖城!

  是的,乃皖城,而并非是舒县。

  因为在春秋时期,分封于此地的桐国(桐乡县)便依着大别山脉东麓余脉而落,自然也早就有了灊县-桐乡县-舒县的道路。

  江东重新占领了这片谷地后,自然也会遣士卒在桐乡驻守,遏住北面魏军来犯。

  灊山遗民所指的道路,乃是自灊县溯着灊水进入大别山脉,兜兜转转至皖水发源处,再循着皖水南下直接抵达临水而筑的皖城。

  这条路线,不能称之为道路。

  因为沿途不乏翻山越岭、跨水越泽之时,至少役畜与辎车是无法通行的。

  但危险倒是没有。

  因为灊山遗民每个季度都要走一趟。

  准确而言,是山民每个季度在这条小径上往来。

  如今的灊山遗民分为两部。

  其一不必说,乃是早年袁术割据淮南时横征暴敛,令黎庶难以苟活,不得已遁入灊山成为了遗民。

  另一些则是世代生活在山脉中的山民。

  他们是真正的遗民,不服王化,用当地口口相传的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