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 杀彻黄泉不晓天_打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环境污染被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美丽的大自然和健康一起回到了人民身边。

  但积弱百年,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方才大步前进的中国却终于走到了付出代价的时期。

  时代由人造就,时代也影响着每一个人。

  所以,出生在中国中南部山区的普通居民小二爷,也间接成为了这个时代中,大规模破坏环境的帮凶与受害者。

  近些年来,我们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张建设,全城上下,到处都是建筑工地,烟尘遮日,污水横流。

  无论拆迁还是建设,都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期初,建筑商们一是贪图方便省事,节约成本;二是也可能根本就还没有环保意识。对于工地上所产生的各种垃圾,通常都是两种处理办法:

  一,在城外找个人烟稀少,不太瞩目的荒野地方,一车车拉过去,就地倾倒,堆积成山。

  二,直接倒在水面宽阔,流域颇长的源江河里。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不知道是当政者终于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是他们决定从环保方面开始下手来树立自己的政绩。

  总之,建筑垃圾的处理开始严格了起来,由政府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建起了几个垃圾处理中心。

  可是,这种处理方式一来投资大,二来回报低,所以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认真做,就这样不死不活的吊着。

  但无论如何,遍布全城的工地上,每时每刻都还是产生着大量的垃圾,也不能继续随意抛弃了,那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呢?

  就在无数人为此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政府颁布的一项城市管理建设规划书让小二爷从里面看出了绝妙的商机。

  我们市西郊有一处规模不算太大的沼泽地带,烂泥遍地,蚊虫成堆,除了抓蛇钓青蛙的人喜欢出没之外,自古以来就不被人待见。没想到,一到新千年,这块背时地却转了大运,一位由政府高价聘请的外国老头,在那里转悠了几个小时后,给政府支了招。

  于是,沼泽摇身一变之下,就成为了政府硬性规定要在三年之内完工的重点便民工程湿地公园。

  沼泽的旁边是一片小小的丘陵地带,其中一处两座小山包围形成的凹陷地带,政府规划中计划将它填平,未来建成一个可供千人舞蹈,带音乐喷泉的休闲广场。

  整个沼泽的改造项目被张总张万平和另一个人联手接了下来,而在他的抬举之下,我也腆着脸皮讨到了那片小洼地的填埋工程。

  我当然毫无疑问的把这件事交给了小二爷去做。

  本来,我想的只是,埋头把张总赏下的这个工程做好,按质按量按时完工交差,领钱就行了。

  没想到,小二爷根本就懒得听从我的指挥,也完全不给我任何汇报。

  只看见他每天拎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