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6章满清内讧_扶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崔呈秀大举清洗朝鲜贵族的同时,还做了一件,赵铭想干却不能干的事情,便是以参与叛乱为由,大肆屠戮朝鲜宗室,将李氏王族,几乎杀到绝嗣。

  当赵铭再次回到朝鲜,提出要在李氏王族中寻找一人,立为朝鲜王时,居然发现已经找不到一个适合的人。

  赵铭当即大怒,先是自责,没有庇护好朝鲜宗室,拜见朝鲜历代国王,而后下旨对崔呈秀进行训斥,罢免了他朝鲜领议政的职位,并对金钟源一案中,不少无辜受到牵连的人进行平反,使得朝鲜人对赵铭感恩戴德。

  不久之后,由于朝鲜李氏绝嗣,赵铭痛心无奈之下,改朝鲜为乐浪省,朝鲜王京为汉城,正式兼并朝鲜。

  崔呈秀被罢免一段时间后,在朝鲜待不下去,不久便被赵铭调往南洋,出任安南总督。

  此后他名声虽差,但官却越做越大,最后以归化人的身份,封为国公。

  不过这都是后话,此时赵铭正在沈阳城中,听着部将禀报。

  大约在大半个月前,关外与吴越军对持的清军,忽然全部撤走,谢迁率领的吴越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复了辽河平原。

  这时,在沈阳城,吴越王临时行宫内,赵铭负手站立在沙盘前,周围则站着一众将领和参军。

  张家玉指着沙盘,沉声道:“殿下,据斥候探查,锦州之东,已经没有清军的踪迹。”

  赵铭顺着张家玉所指之处,目光投向辽西走廊,问道:“锦州、宁远的清军撤了没有?”

  张家玉道:“回禀殿下,据斥候探查,锦州和宁远堡的清军,尚未撤退。”

  赵铭沉思片刻,“可探查清楚,还有多少守军。”

  一旁的谢迁道:“殿下,应该不到两万人!”

  赵铭来回在沙盘前踱步,半响后停下脚步,问道:“可探知清楚,清军为何突然放弃辽中。”

  虽然赵铭心中早有猜测,但是大军行动,必须以准确的情报为准,不能仅凭猜测,就进行调动。

  张家玉道:“谢都督已经派遣了斥候,不过暂时还没有消息。”

  这让赵铭皱起了眉头,清军从关外撤军已经有半月时间,军情司的消息居然还没送来,是不是失职了。

  赵铭愠声道:“江东也没消息送到吗?”

  张家玉等人摇了摇头,而就在这时,参军虞胤急匆匆的进殿,行礼道:“殿下,军情司急报!”

  赵铭闻语眉头一挑,“可是关于满清之事?”

  虞胤将密报呈上,然后拱手道:“殿下英明,确系关系满清之事。福临小儿,派遣岳乐刺杀阿济格不成,惹得阿济格大怒,起十余万大军北上,直扑北京。关外清军撤退,应与阿济格起兵有关。”

  赵铭急忙接过密报,展开观看,其中详细的叙述了岳乐刺杀阿济格,成功将阿济格逼反的经过。

  当然,其中也有军情司,利用戏班提醒阿济格之事。

  书写急报之人,应该是个常听评书的读书人,整封揍报,不过二三百字,却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犹如演义。

  赵铭合上密报,脸上露出一丝激动之色,“徐州军情司各人,都要重赏!”

  “遵命!”随军参议顾炎武立时领命。

  赵铭遂即吩咐道:“谢都督,你立刻派人,继续探查,孤王要得知关内的情况。阿济格和福临狗咬狗,打成了什么样子?”

  谢迁立时抱拳,“殿下放心,臣立刻加派斥候。”

  这时,顾炎武问道:“殿下,满清内讧,阿济格手握数十万大军,且装备精良,福临调走关外兵马后,实力也不弱,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不知殿下准备如何抓住这次良机?”

  赵铭沉吟一阵,便冷笑道:“这就要等斥候回禀,看看阿济格和福临谁占了上风。”

  顾炎武等人立时明白,参军张家玉道:“殿下的意思是,谁占了上风,我们就打谁。”

  满清这次内讧,对于汉族势力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

  若是阿济格和福临快速决出胜负,无疑不符合汉族势力的利益,最好是让他们争斗不止,鲜血流尽,汉族势力才好渔利。

  赵铭微微颔,咬牙切齿首:“不错!孤这次就是要拉偏架。谁占优势,就打谁,让满清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之中,以报江北之仇!”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