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6章逆城市化_扶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革付之东流。

  此后,东南士绅大族,基本摆脱了朝廷的掌控,各地士绅豪强的势力,也开始反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导致汹涌澎湃的流民起来,而关外建奴也乘虚而入。

  自万历亲算改革派后,半个多世纪,明朝内部基本再未听到过改革派的声音,朝中各党派都争虽激烈,但都是士绅豪族的代言人,不过是他们之间的内部倾轧,没了为百姓发生,为朝廷长远考虑的声音。

  如今,经过半个世界的混乱,特别是近三十年的战争,天下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洗牌,使得社会矛盾有所缓解,不过,这种被动的洗牌,其实并不彻底。

  在北方,原有的既得利益者,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的战争中,被清醒了一批,赵铭灭亡满清,攻灭周国的过程中,又清洗了剩下的一批。

  现在,北方原有的豪强,几乎已经一扫而空,实现了重新洗牌。

  在南方,由于明朝并未灭亡,许多省份并未失陷,还保留着原来的社会结构,便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当然,赵铭要改革,并非是要对士绅商贾进行彻底的清洗,而是根据大明的国情,来进行改革,以便明朝能够进入工业化,跑在世界的前面。

  以赵铭的经验来看,要实现工业化,一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走英国和西方的道路,一条是进行彻底的革命,走苏联和中国的道路。

  眼下,赵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好在,此时明朝还在进行技术积累,远没到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所以赵铭还有时间,进行调研和考虑。

  赵铭回到南京后,便开始对江南的巡视。

  十二月中旬,松江府,赵铭在一众官员的陪同下,正在视察钱氏织业。

  钱氏织业,是江淮棉业控股的一家纺织工坊,因为有江淮棉业的支持,以及从股市募集了大批银钱,所以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了江南最大的纺织工坊。

  不过近一年来,此前一直保持高速扩张的钱氏织业,却遇见了瓶颈,今年不仅没有保持扩张,反而关停了江北三处工坊。

  这时,赵铭走在工坊中,发现以前忙碌的工坊中,开工的织机还不到一半,不禁陷入了沉思。

  陪同的大学士陈明遇解释道:“摄政王,此前臣已经了解过,工坊减产,主要是因为此前扩张太快,生产布匹过多,造成货物积压,所以不得不进行减产。”

  “这是生产过盛了!”赵铭沉声说道,遂即便想起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陈明遇道:“近几年来,两淮大举种植棉花,江南各地工坊,便大力生产布匹,而布匹产量增加,销路却没有增长,便造成布匹价格下跌,工坊赚不到钱,便只能关闭一些工坊,停了一些织机。”

  赵铭点了点头,这种现象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