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访谈(中)_华娱之黄金年代沈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都是运气,当时狮门想跟ac电视台合作,刚好我又有作品,所以,顺理成章。”

  “那你也很不容易,要知道美国是很排外的国家,你居然能闯进好莱坞排名前十的制作公司!至少我是做不到的!”

  “呵呵,咱们谈谈其他的。”

  此时,网上的议论已经散播到了各大论坛里。

  不少媒体也将即时新闻换成了《惊爆,美剧编剧竟为华国人》

  “有谁看过绝命毒师?我一直在追剧!”

  “完全想不到咱们临子居然这么厉害,亏得我们大家还以为他江郎才尽了!”

  “这算是猛龙过江吗?”

  “看好临子横扫奥斯卡!”

  “楼上傻逼不解释,奥斯卡是电影类的颁奖!”

  “我去,咱们临子这是要称霸世界的节奏吗?”

  “这才是主角模式,斯嘉丽约翰逊,安吉丽娜朱莉正等待临子的宠幸!”

  “楼上说什么?我听不懂,我还小!”

  好吧,楼又歪了。

  回到电视上。

  “咱们回到电影本身,通过刚才的预告片可以看出,你在台词方面的要求是不是很严格?”

  “嗯,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是也没有刻意说必须要有金句之类的,因为我本身就是跟文字打交道的,我很讨厌水词。”

  “水词?”

  “就是一些无关主题方面描写,比如什么‘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之类的,从小我爸教我写作文的时候就说了,文章必须要言之有物!”

  “呵呵,你刚才似乎在有意隐射某位啊!”

  “没有!唉!就知道言多必失!”

  “那为什么选择商业片呢?按照我们的理解,你是作家出身,更应该走文艺片路线才对!”

  “先,这部电影的投资人不是我,是光线传媒,我必须要保证投资人的钱没有白花!其次,对于文艺片,我也没有特别欣赏。我们这代人接受的就是票房论成败,你的作品再怎么深刻,不能卖钱,那我也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电影不是应该揭露现实吗?我曾经采访过王小帅,他说过做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敏感。不管外界怎样,但内心一定是脆弱和柔软的。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

  杨阑似乎不太赞成沈临的观点。

  这也是他们那代人的通病,喜欢讲情怀,喜欢拍一些揭露社会底层的事件。

  “怎么说呢,我先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怎么才能保证每一本书都畅销?必须要研究书迷的心理,我写《那些年》《最好的我们》就是奔着青春市场去的,后来写《盗墓笔记》那也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缺少探险类的小说;导演,尤其是现在的华语电影导演,必须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就是了解观众的想法,你的电影既然走进院线卖钱了,就必须符合大众审美!”

  沈临的回答很有理性。

  “可是审美这东西,不见得时髦就是美,这都是一阵一阵的,最后真正能留下来的审美,永远都是纯粹的、非常理性的、高雅的,而不是只有临时体现高科技或者杀马特之类的东西。”

  杨阑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赞成你的观点,可我也保留我的看法。一个导演拍电影,先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如果连投资人的钱你都赚不回来,那你肯定是一个失败的导演!”

  “那你的意思就是说小帅他们那一代人的作品都是失败作品?”

  “不是,阑姐,你别混淆概念,失败的导演和失败的作品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