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三章 替换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观者a而言,却不过是两人之间所有联系的交集,是看似密切、其实无非是一丝一缕交流的总和,而这些,复制品b-都完全能提供,任凭怎样观察,也无法现任何纰漏。

  不仅如此,再仔细想一想的话,就会窥见那更可怕的事实:

  倘若b-替换了b,这种事,岂但是作为旁观者的a无法察觉,这场骗局的当事者,b-,他自己都无法察觉到这一切。

  因为在b-的内心世界、思维活动里,

  根本就把自己当成了b,这,简直就是一种无声的恐怖。

  伏案在电脑前,埋头专注于窃取托马斯*安生身份的操作,方然的思维,却不经意间触碰到一个极其惊悚的领域。

  用复制品b-取代b,这种操作,现在的人类文明显然还做不到。

  但即便只是在头脑中凭空想象一番,他还是脊背寒,意识到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无人觉察”:整桩操作,对目标人物b而言,或许是被彻底抹杀的天大恐怖,然而这一切分明又无法被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人所觉察,不仅旁观者a现不了,当事者的替身b-,同样现不了。

  对a而言,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b,还是原来的b;

  他这样认为并没有错,事实上,以人类的思维和判断模式而言,也的确没有一点瑕疵。

  但另一方面,被b-替换掉的b,此时的命运却吉凶未卜,这同样是事实。

  倘若这种事真生过的话……

  不,不可能,人类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方然尝试说服自己。

  但是再怎样确定,这种事生的概率等于零……可又有什么手段能验证呢;

  b仍然是b,或者,b早已被某种力量替换为b-,甚至进一步的,b-也被替换成了b--,如此递推没有尽头,即便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剧变,作为旁观者的a,或者说就是我自己,也没办法找到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不是吗。

  思考进行到这里,内心烦躁,方然暂时停了手头的工作。

  倘若世上有这样一件事,生、与不生,都无法被任何人所觉察,那么如何能断定,这(可怖之极)的事确从未生过呢。

  理论上讲,对于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东西,逻辑的推断也无能为力。

  然而人世间无数的虚妄之词,针尖上的天使,地狱里的阎罗,凡此种种没有任何证据、也注定不可能找到任何证据的虚构,借助科学与理性,其实也一点都不难判断真伪,难道不是吗。

  其实并非如此,原则上讲,针尖上的天使也好,地狱里的阎罗也罢,存在的概率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o。

  断定它们并不存在的,不是逻辑,而是“奥卡姆剃刀法则”;

  现在,方然也不得不祭出这一法则,抹平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恐慌。

  按著名的“奥卡姆剃刀法则”,倘若对某个现象,有多种并行不悖的解释能自圆其说,那么,其中最简洁、最不费力气、最符合常理揣测的那一种解释,应该就最接近于真相。

  应用到“拷贝替换原版”的惊悚想象上,这就是在说,某种神秘力量平白无故复制一个b-、并替换掉原来的b,从头到尾都没被人类察觉,这种凭空想象出来的情形太匪夷所思,那么更合理的推断就是,这情形,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真正生过的概率则无限趋近于零。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